《蝙蝠侠:致命玩笑》读后瞎想

《蝙蝠侠:致命玩笑》出自前DC故事之神艾伦'摩尔之手,是他众多巅峰之作中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致》为DC日后黑暗世界观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因引人深思的故事情节,与摩尔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分镜设定而传为佳话。其中让人最为耳熟能详的段落,大概要数小丑希望证明的“只要经历过那疯狂的一天,谁都能变为疯子”这一理念,以及最后的笑话后老爷与小丑放声大笑的情节。可以说由此小丑真正确立了自己代表“混乱”的精神内核;老爷也从此用自己不杀人等代表“秩序”价值观,与DC的黑暗世界观展开了长达三十年的对抗。

在蝙蝠侠漫画的读者,或《黑暗骑士》系列的观众中,都有一部分人对小丑及其代表的“混乱”价值观大加赞扬。在刚开始看到这些评价的时候,感觉他们的理由真的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并不知道到底哪里别扭,后来仔细一想才得出一个自己能接受的答案:这些观众与其说在赞扬小丑的“混乱”,不如说在反抗着“循规蹈矩”。

想想自己,我们每个人是不是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像钟表一般的作息,上下班的道路从来没有变化,工作的内容一样的单调无趣,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各种社会传统的桎梏,被买房结婚“好好生活”等各种建构概念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对这种“从来便是这样”感到恶心,所以对类似“秩序”,“规矩”等字眼恐避之而不及。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跳出来喊一句“从来如此,便对吗?”无论这个人是一代文豪还是有着精神疾病的罪犯,都会激起每个人心里那股星星之火。我们身边,也许就是我们自己都可能把这种“混乱”价值观发挥到极致:想想年轻时哪个叫嚷着与世界为敌的自己;想想口中宣扬着“Fuck the world”的朋克。影评漫评中会出现这种对小丑的拥护就不足为奇了。我们与其说是一个罪犯的信徒,不如说是一个个乐于拥抱不确定性的进步个体。

但是等一下,老爷苦苦维护的“秩序”,严肃世界中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石,真的就那么不堪么?我们真的想做一个行事毫无秩序可言的人么?原始设定中的布鲁斯‘韦恩面对双亲被杀;《致命玩笑》中小丑经过爱妻惨死;戈登局长经过女儿伤残,父女受侮辱之后,为什么还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老爷和局长对自己行为原则的坚守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这一“原则”本身,才是蝙蝠侠所代表的“秩序”。

我们知道欧氏几何中,两点间直线段最短,而描述一条直线,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穿过的一点,极其可能不存在的斜率,简介而纯粹。而好巧不巧,我们那比爬虫脑高级,比理性思维皮层低级的情绪大脑最喜欢这种简洁的逻辑,所以我们面对问题时常常会过度简化。这本身没有什么对错,因为我们都需要照顾的喜好。只是复杂的现实问题依赖于因果关系,依赖于各种变量,依赖于我们到底怎样衡量一个解答的好坏。所以如果还用几何来强行类比的话,这是“一个存在于高维流形极其切空间组成的相空间上拥有最小作用量的一族曲线”。但我们毕竟不是拉普拉斯妖,不可能知晓万事万物,也就不太可能找到那条最优的曲线。但哪怕我们在直来直去的思维中间加一个拐点,就可以规避掉很多“过度简化”带来的弊端。当我们面对各种事情时,不应因为追求“秩序”而墨守成规,更不应因为渴望“混乱”而毫无底线。也许更好的方法是把某条原则作为自己毫不动摇的出发点,但是保留更新或删除它们的可能,在此之上最大限度地拥抱不确定性。

这个答案也许就像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它和我们耳濡目染的某些“教育”用语毫无二致。不过也许正因为提供了一个更进步的方法论,它才会被千百遍提倡,毕竟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如果家不贫,国不乱,孝子和忠臣们也不会成为时代的楷模。所以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没有先“审视生活”,再去活一辈子,她或者他才会陷入到二分困境中痛苦不已。比如一个人今天本来约了朋友出去玩,但朋友爽约没有到场,而这个已经不是这个朋友第一次爽约了。我们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脾气不好的也许会和这个朋友大吵一通,责备他不守信的坏毛病,然后生气,毁掉一天的日程安排和好心情,之后还可能记恨这个朋友;脾气好的也许会说句“好了好了下回别这样就行了”,虽然没有发火但是感觉自己像是吃了亏一样,也会因为这件事而不自在。但我们不妨分析下,在这件事中我们的原则都是什么?我们开开心心约朋友出去玩,无论怎样都不是为了发火或者指责朋友。所以我们不妨认为自己的原则是1.开心地过好接下来的一天和2.和自己能够认同的好朋友维系友谊。而之前提到的的两类行为,是不是都会违逆这两个原则呢?Shit happens,朋友爱爽约的坏毛病,和他已经爽约的事实这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一切,包括不爽的心情;而在这件事情中什么是可以控制的呢?举例来说,我们希望朋友知道我们的宽恕,也希望他明白我对他的做法很失望,并也不希望他再做出同样的事情来,或者我们希望和那些自己能够包容的朋友一起玩。我们如果把这几点翻译成人话再说出来,是不是对两个人的后果都会好一些呢?最后也许我们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会得出“朋友爽约=>不重视自己=>自我评价和对朋友的评价降低”这一逻辑链条,但每个环节真的能经得起推敲么?行为方式和古怪毛病人皆各异,在不违背法律等社会基石的前提下,凭什么我们在不清楚朋友情况的时候指责他做的是“错”的呢?如果我们重视和这个人的友情高于重视每一次玩的期待,那么又有什么可生气的?如果我们重视和朋友出去玩的体验,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在这方面让自己不爽,那我们为什么又要找他作为我们的玩伴呢?

这样的策略当然非我独闯,千年前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哲学家们,就已把它们概括成人生四德:宽容、节制、勇气和平等。用我们的宽容来接受不能改变的事物,与其说原谅了他人,实际上宽恕了在厄运到来后受伤的自己;用节制来找到真正需要的事物,也就是要掌握好秩序与混乱的限度,清楚我们真正应该坚守的原则;用勇气来改变能够改变的事物,在原则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走出舒适区,开拓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思考方式,或者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来发现平凡日常中的不平凡。前者帮助我们“以斗争求团结”,后者则帮助我们度过“改变”发生的前夜;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平等对待自己与他人,我们每秒都可以在脑海里思考八方古今,更奇妙的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脑海中也会有如此深邃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们与他人都是一样的奇妙。

这篇随笔只是一篇从漫画而生的感悟,不是一篇对不同人生哲学指指点点的鸡汤。更多的是作自缅以及练习写作用吧。正是因为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欠缺类似思考,现在才会对它们如此着迷。整篇文章松松散散语句杂乱不通,有人能够读到这里就已是奢望,能为读者带来一点益处就更是我的荣幸。与君共勉。


Written by Zhang, Zijian in 释卷有怀 on 四 27 十二月 2018. Tags: 蝙蝠侠, 小丑, 斯多葛四德,

Comments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